古六大茶山
我们只做易武

饮茶三重境界

了解更多普洱茶知识,添加掌柜微信:dianpuju2020

古今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title插图%num

佛教文化中也有着“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

喝茶就仿若人生,也有着三重境界。什么是喝茶的三境界?喝茶的三重境界和佛教三重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毕竟“禅茶一家”。

%title插图%num

喝茶第一重境界:“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变得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只是茶,是解渴的朴素饮品,是谈笑间的举杯随饮,是消磨时间的方式之一。

这个阶段的人们在喝茶的时候,并不在意如何冲泡,也不在意茶叶到底什么味道,喝茶就仅仅只是在喝茶。

%title插图%num

喝茶第二重境界:“喝茶不是喝茶”

茶叶最早流行于平常百姓的生活中,经过发展,流入王公贵族,喝茶开始发生了变化。喝茶开始偏向茶艺、茶道、茶文化等方向。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予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喝茶”的典型表现。

%title插图%num

这样的“茶”被赋予着不同寻常的哲理和玄妙,人们喝茶不是在真正地喝茶,更多的是在欣赏茶文化,或者利用“喝茶”这件事达成某种目的。

放在现在就是: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title插图%num

喝茶的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喝茶之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title插图%num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你到喝茶的哪一种境界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滇普居 » 饮茶三重境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