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喝茶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以下这6个喝茶入门“必备的茶叶知识”,龙园君觉得太实用了,每位茶友都应该看看!
泡茶时的“茶沫”,并不是脏东西冲泡茶叶时,表面常有一层泡沫,心想难道是混入了洗涤剂?还是有什么脏东西?其实茶中有一种物质叫做茶皂素,含量不高,但有起泡性,如果倒水时比较剧烈,就会产生起泡的现象,并不是什么脏东西;还有一种情况是茶叶的毫毛较多,这也会在倒水时引起泡沫增加。喝茶时,我们本能会认为泡沫是一种影响观感的东西,因此用盖碗、茶壶泡茶时,会注入较多的水,冲泡时用盖子刮去。这是对喝茶体验细节的追求,当然如果不刮,也没有什么健康问题。
只靠喝茶并不能减肥喝茶确实有辅助减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作用,心跳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身体热量消耗随之增加;此外茶中多种有益成分能促进脂类代谢,如果吃肉吃得太多,喝茶可以减轻摄入油脂太多带来的负担。但这些程度很有限,一些减肥茶也多是促进排便,没有实际的效果,想要减肥还是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入手,茶可以作为其中的辅助因素。
茶桌上的“叩指礼”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暗号给朋友倒茶时,朋友不需要说谢谢,只需要伸出手指在桌面敲几下,这就是茶桌上心照不宣的“暗号”——叩指礼。关于叩手礼的来源,传说乾隆南巡时到茶楼喝茶,因氛围轻松随意,便提起茶壶给属下倒茶。属下惶恐,但又不可在公共场合暴露身份,便灵机一动桌面上用手指轻叩三下,代替跪叩的礼节。随着叩指礼的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在喝茶时,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在杯子前面轻叩两三下,向泡茶人礼貌性地表达谢谢。
普洱茶既不是绿茶,也不是黑茶普洱茶的分类一直是茶圈热议的话题。人们常常提及六大茶类的工艺及品质特点,却未提及普洱茶。普洱茶,其实分生茶、熟茶。生茶是先将鲜叶按晒青绿茶工艺制成毛茶(半成品),再蒸压成饼、砖等紧压茶,由此看来其中确实有绿茶工艺;熟茶是将毛茶深度发酵制成,既有绿茶的工艺,又有黑茶的工艺。如果用绿茶来定义现在的普洱茶,不太准确,而且普洱茶还有越陈越香的属性,和绿茶追求新鲜的特点不符。如果用黑茶来定义也会有些片面,毕竟生普没有经过深度的渥堆发酵。目前,我们可以将普洱茶看作一个特殊的茶类,学会区分生熟,并按照“发酵”的概念去理解就好,并不影响茶友们享受一杯好喝的普洱茶。
古树茶、年份茶……不可盲目追茶的品质由多种因素形成,由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制作工艺等决定。在普洱茶中还有树龄、年份、山头、纯料和拼配等概念,许多茶友往往认定古树茶就是好、茶叶越老越好,这其实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茶树,可能因环境的破坏而长势堪忧;一饼收藏十年的普洱茶,中间也许多人易手,茶叶来源和存储环境都无法追溯……如果是追求极致口感的结果,那么过程也需要特别注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发烧友花重金到茶叶源头购买茶叶,并细心珍藏的原因。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好喝的口感,可能比盲目追求某些概念来得实际得多。
评茶师和茶艺师都是什么职业?评茶师与茶艺师,是茶叶界最被人熟知的两个职业,而且都有职业技能的考试与相关证书。评茶师的工作比较幕后,是通过对茶色香味形的评鉴,来判断一款茶的品质特点。并通过专业术语来为茶叶制定等级,判定是否值得分享或售卖。茶艺师的工作更多在台前,用自己的茶专业知识、冲泡技巧、美学礼仪知识,将茶泡得好喝。并泡得优美,为消费者提供茶知识、茶文化讲解服务。
看完以上小知识,茶友们对喝茶一定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希望茶友们都能喝到自己喜欢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