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陈化价值可谓是普洱茶爱好者们永远都谈不腻的话题了,因为假如往细了划分,普洱茶有着生茶熟茶之分,还有新茶老茶之别。新生茶、新熟茶、老生茶、老熟茶,甚至因为年份不同,每一种茶都可能在口感上呈现出不同的状况,继而影响到品饮体验。
喝过优质普洱的朋友都会有所体会——品质好的茶品都是有相似之处的,但差强人意的却有着各自差强人意的点。而后期转化空间越大的茶,在品鉴过程中就越容易峰回路转,带给人的体验也是方方面面的。那么茶叶的后期转化价值到底都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拎清转化与陈化
如今很多朋友都会下意识地将普洱茶的陈化与转化混作一谈,认为二者说的不过是一回事罢了,但其实严格来说它们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的叶底等等。
但是转化就更多指的是茶叶内部成分的变化了,因为稍微了解过的朋友都知道老茶相对于新茶会在口感上少了不少刺激性与鲜爽感,而这正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推移下,茶叶内部的诸如咖啡碱、多酚类这些成分的活跃度降低了,衍生出新的香气、糖类物。所以老茶才甘醇。
后期转化是成分氧化的过程
作为后发酵茶的普洱茶指的是在制茶完成后的茶叶,它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之下,其内含物质在环境的促进下持续的后发酵,而这些内含物质最是容易受周围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这实际上是茶叶营养成分氧化的一个过程。
理解了这一点再去思考转化价值的那些影响因素就好办多了,不外乎是茶叶自身是否具备充足的营养成分用于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变化。这是茶叶后期转化的基础,也是硬性条件。假如茶叶原料本就是寡淡的,即便是再怎么优秀、妥当的环境也无法做到从零到一的质变。
后期转化的那些环境因素
当然了从宏观上来说,含水量、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普洱茶转化的主要因素。而根据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正确仓储就会形成各具地方气候特色的茶品。大家应该都听过普洱茶圈内大名鼎鼎的勐海味,这实际上就说明了勐海的自然环境甚至气候都相当适合用于“转化”。
而当我们拥有了“从零到一”的底气后,对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价值而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知道普洱茶的转化毕竟是一个氧化过程,因此适当的氧气会加速普洱茶转化,但过多的氧气会使普洱茶脱水、劣化,初期之外周遭的湿度也会影响到后期转化。
所以啊,简单来说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因素是可以分成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内部因素是茶叶自身的原料,这决定了最初的起点。外部因素是环境,这决定了它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