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普洱茶知识,添加掌柜微信:dianpuju2020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喝茶,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平日水壶随便放点比如:普洱、乌龙茶、龙井茶、绿茶等,就能续水喝上一整天。中国人喜欢喝茶,在晋、隋时期,名义上的茶馆已经出现了;在《清明上河图》中,稍微花些心思,就能找出茶馆里喝茶人的踪影。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茶馆依然遍布全国,它们各具特色,反映着当年地的风土人情。

《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叶起源于神农,当时神农在野外煮水的时候,恰好有几片叶飘进了他的锅里,煮出来的水,泛黄,喝到了口中之后,生津止渴,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而这也就成为了饮茶的起源的一个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
说起茶,就不得不提“喝”和“吃”两个字。喝茶,也叫“吃茶”,有些相对比较讲究的地方,通常都叫“吃茶”。
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华东一带盛产好茶,人们在喝茶时,一不小心将茶叶吃到嘴里,通常都不会吐出来,而是将其嚼烂吞掉。所以,“吃茶”一词就此而来。
不过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茶叶标准,从某种程度上,“喝茶”和“吃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饮茶体系,这两大体系共同撑起中华几千年的饮茶文明。
“喝茶”体系:
喝茶是我们最常见也最熟悉的饮茶方式,就是通过水对茶叶的浸泡来提取茶汤的方法。我们现在所用的方式就是,在泡茶工具中放入干茶,注入热水,然后分离茶汤的喝茶方式,也有不分离茶汤直接泡,然后不断续水,直至茶汤没了味道的喝茶方式。这些都归于“喝茶”体系下。
“吃茶”体系:
吃茶顾名思义,就是用茶的过程中茶叶一同吃下的方法,即通过水与茶完全交融,使茶水结合度达到最佳的一种饮茶方式。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见到的:煮茶、点茶等。茶底和水完全融合的状态。
我国古代历史上其实出现过以茶为食的时代,但持续时间并不长。这个阶段,“吃茶”主要是“以茶为食”,将茶叶和其他可食用的物料掺杂在一起,调成茶菜肴、茶粥饭等事物。此时的“吃茶”主要是吃含有茶叶的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