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喝茶的时候,经常得会听到“茶要趁热喝”这个观点,为什么茶要趁热喝?
茶叶在冲泡的时候大多时候要用热水冲泡,热水能帮助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快速析出,其中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能够在高温的冲击下均匀散发,让茶汤的口感变得更好。也会帮助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更好的挥发,香气充分显现,增强茶汤口感。
当茶汤的温度冷却下来之后,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将会分层,脂溶性物质则一部分会沉到茶汤底部,还有一些飘浮与茶汤的表面,形成一层类似“油浮”状的物质,专业术语称之为“冷后浑”,这时,茶喝起来就会口感上下不一,影响对茶汤的评价。
温度较高的热茶,由于高温度导致分子运动较快,所以冲泡出来的茶香气高扬、茶汤口感好;就像热油翻炒的青菜,一般会飘散着香味。而一旦温度降低了之后,茶汤中的茶多酚、维生素等会容易氧化,含量逐渐减少。很多人喝茶是冲茶叶的香气,茶汤冷却后香气下降,会导致一部人失去想要品饮的欲望。况且,茶汤放久了,也容易变味。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杯橙红透亮的茶汤放置久了后,颜色会变得黄褐、浑浊。
这主要就是因为温度降低后茶水中的茶多酚同儿茶素氧化后形成黄红、黄褐色的氧化产物,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但这些产物本身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不过茶水放久了,暴露在空气里,容易滋生腐败性微生物,使茶水变味变质。
茶中所散发香气的物质多是高沸点芳香类有机物,在高温下才能挥发成气体。所以温度高时茶汤香气更好。另外茶叶刚冲泡出来的香气、入口的温润、回甘、韵味都会随着茶水变凉失去本来的味道。
当然高温冲泡后放置的久的茶汤与冷泡茶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冷泡茶是指用冷开水冲泡的茶,对茶汤中的营养物质损害不大,冷泡后的茶汤别有一番滋味,并不会出现颜色加深、变涩变苦的现象,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而凉了的茶不但滋味香气变差,并且还有可能滋生微生物会使得茶水变味变质,有害物质也会增多,所以尽量还是喝热茶为好。
注意:喝热茶是要把茶汤的温度控制在口腔能接受的舒适范围之内,而不是越热越好,经常喝太烫的茶会烫伤食管粘膜,诱发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