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大环境对普洱茶的影响表现不需要说太多了,应该大家在看DY或者身在市场的人自己就有所感受。
在非洲大草原,每隔一段时间草原上就会因为雷击(你看都是暴雷嘛)引发野火,烧了一片草原和树木,然后过了几年后,那边会重新生长出新的植被覆盖之前的地盘。
这些年普洱茶的高歌猛进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
看网上有些暴雷的金融系品牌,喝茶喝到这个份上就没意思了啊。
就如上一篇珍藏孔雀开汤文章 中说的,类似像珍藏孔雀,金大益,紫大益,轩辕号这样的茶刚上市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但后面动辄炒作近30倍的空间极大的刺激了各位人性的弱点。
再接着后面的沧海,千山一叶,春秋大义,瑞虎呈祥,洞天福地,国宝贡等等,要是新接触普洱茶的小白非常容易被这些割韭菜,加上所谓龙头品牌的噱头,对于对普洱茶了解不多而贪念又太多的,这就是给他们准备的韭菜盒子,管饱。
举个例子看看国宝贡,高峰时期7万一提,也就是1万一片,有人说是曼松,对曼松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个价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往上的话这点钱一分钱不赚在当年顶级曼松也不够做一片,而且那几棵树就那么点量,谁要是买的多大家还不知道?往下的话,这特么简直就是没把韭菜当人看,曼松小树才多少钱?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附加值太高了。
另外的春秋大义和仓颉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聊过,从开汤时割韭菜的高潮点到现在,尽管现在我也不感兴趣,但要是感兴趣的话按现在行情入手每件算至少省了几十个w了吧~
普洱茶价值始终在于陈化,新茶一个转化周期都没走完,就被拉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时候很多人就会结合价格发表口感意见,价格在20万一件口感无敌,价格在40万一件,口感独孤求败,到了一百万他们会说空虚寂寞冷其他都是渣,所以如何跳出价格跳出某个单独品牌看待一款茶其实很见修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也是挺好的,套一批人让他们交交学费,有些人什么茶都喜欢说体感这样自己交的学费体感最明显。
每一次炒作总会教育一批人,这有时候简直就是必要的,不然什么都出来了你还怼不过他。经过洗礼,重新开始这样市场后面也会慢慢成熟起来,交完学费后,小白也就成熟了。
那现在有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呢,对于大部分的品牌没必要吧,偶尔的漏就是检验接盘能力,一切还是向前看。
虽然我认为有些一出来就炒很高的东西还有下行空间,但后面应该是一个缓慢下行的趋势,这个时候就是比较容易挑选的时间段(注意是个时间段啊,不是时间点)。
但按以往每一轮炒作的规律,很多一出来就短暂上高位的被打下来的茶后面再翻上去的机会很少,比如07,比如14,不知道后面这一轮会不会打破这一点,但感觉很难,毕竟炒作是要一些条件的,炒家也不是解放军。
另外有时候会看到有些人说喝到白菜孔雀算一流茶客了,那简直是too simple,sometimes too naïve。
之前说过买的贵是个人都可以,买的便宜才成精。
现在喝白菜孔雀的和当初在白菜孔雀卖不出去出手捡的人,段位差距就大了去了,现在买了喝的不能说喝了就成精了吧,那不成了吃人参果了嘛?
虽然时光不能追回,但普洱茶一直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