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易武麻黑,
却不知在距离麻黑六公里之处,
在易武1311米的海拔之间,
潜藏着一个纯汉族人民的村落–曼秀。
提起曼秀,很多人现在可能都是一头雾水,或者想起某知名润唇膏。但曼秀曾经也是易武产区的中流砥柱之一,它就静静地坐落在茶马古道的最南端。
要追溯最最开始的曼秀,那要从乾隆那会说起。
这又是一段长远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朝廷要进贡贡茶,古六大茶山作为贡茶的采办地,吸引了大批商人至此,曼秀也就是在这时建立的。
说起来易武在历史文献中其实并没有被纳入“古茶山”的范畴,但是说起普洱茶,谁能越过易武???在清道光年间,在其他茶山逐渐衰退时,易武却成了古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随后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中流砥柱的曼秀,其辉煌可想而知。
犹记当年曼秀还是那个产量高,做工好的曼秀,曼秀的茶庄“泰来祥”当时在易武更是人尽皆知。
时过境迁,曼秀村还是这个曼秀村,然而曼秀曾经的辉煌却被世人淡忘了。
辉煌不复的原因很多,辉煌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散了其实也就散了,但生活仍在继续。世代生活于此的曼秀人,辛勤劳作,世代种茶。百年不断代的传承,家家户户种植的茶树,已深根在高山云雾之间,吸取养分开枝散叶。世代相传的制茶手艺,也在不断的改良和升级,也终于让曼秀茶再度焕发新的光芒。
说起来曼秀的树还是这个树,茶好的原因却很简单–好山好水好工艺!
曼秀的村民们一直在做茶,多年来坚持对原料做工进行改良和精进,努力的付出终于等到了回报。
东汉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曾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曼秀人民曾经带着曼秀的茶参加过数届的斗茶大赛,结果都与金牌无缘,甚至只是擦肩而过,不过陪跑了21年的小李不也坚持下来拿了小金人,曼秀有什么不能坚持的理由呢?
没有!当然没有!
“没有不好的鲜叶,只有不好的做工。”
2019年第十届易武斗茶大赛,曼秀村取得原料金奖。曼秀村村长面对记者采访时的获奖感言只有这朴实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鲜叶,只有不好的做工。”茶叶到我们手中只是一杯入口的茶汤,对所有做茶人来说,茶汤里又饱含了多少对茶树的热爱执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生活若想要到达诗和远方,必先承其重。曼秀人们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在斗茶大赛上取得了金奖,并且在拍卖会拍得了107万的高价。这就是曼秀茶的实力,也是对曼秀做茶人的肯定。好茶当要细品,易武的茶尤其如此,具有典型的易武风味的曼秀更是如此,细品你才会发现它的好处。
“茶歇良久有回味,喉中始觉甘如饴。”这是在现场品尝过曼秀的滋味的茶友对曼秀作出的评价。
曼秀紧结黑亮的条索展露白毫,茶水交融之间,碰撞出馥郁的花蜜香,穿行在鼻息和口腔。金黄色的茶汤甘冽清透,水路细腻柔和醇滑,回甘持久生津不绝,让人念念不忘。
饮尽这杯曼秀,齿颊间的花蜜香,醇厚细腻,让人忍不住再细细品之。
曼秀之妙,唇齿流连间迸发,喉底的气韵,皆是风情,清甜渗满口腔,让人欲罢不能。
春风吹绿千山,曼秀之味,茶如其名,曼妙隽秀,厚积知味。
AD:添加微信号:dianpuju2020 与我一起共同探索普洱茶的未知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