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
我们只做易武

洒代桥头山,易武国有林的入口

了解更多普洱茶知识,添加掌柜微信:dianpuju2020
春天是万物的苏醒,当春天路过的时候,高山、雨林、野花,大自然的每一寸肌肤都会应声而动。%title插图%num
在北方仍旧寒风凛冽的时候,云南已经一派盎然春意,眼睛来不及顾暇,扑鼻的芳香已经随风而来,山与山之间,一片片珍贵的古茶地里缓慢萌发出的嫩芽新绿,野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光秃的枝叶开始变得葱郁繁茂。也正是在这样的季节,我们来到了洒代桥头山,洒代是许多原始国有林产茶区域的入口,例如现在比较火的一线山头“同庆河”“百花潭或叫百花箐”“金厂河以及还未被炒热的“金厂河的桃子山”均需由洒代方向进入。%title插图%num
世间绝美的风光往往不被人所知,不同于千万人到访的名胜风景,但却更加勾魂摄魄,这是到达洒代桥头山之后出现在脑海里的念头,位于易武最南边的洒代村距离易武乡政府大概16公里左右,全村由洒代河以及国有原始林包围着,这样的地理环境让让这里保留下了最原始的美景。在老洒代旧家周边的原始国有森林里有一个古树茶产区——桥头山古树茶,也有人称为洒代古树茶和旧家古树茶。进入茶山腹地,一棵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一阵阵山野清香扑鼻而来,脚下一层层厚厚的腐蚀落叶,看上去已积了许多年,最下层的落叶已经与土壤化为一体,形成优质肥沃的基土,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title插图%num
一直都觉得每一杯茶,每一片茶叶都在诠释着它生长环境的“风土”,每一口茶汤的滋味背后都有着属于它的自然密码。当我沿着布满落叶等腐质覆盖的山间小径气喘吁吁地走入这片茶地,感受着一路相伴的无名的花香夹杂着野果香,呼吸着这里自由的山野空气时便顾不上大汗淋漓,只觉得眼、耳、口、鼻仿佛全部被打开了,眼前的所有景致就是一幅三维立体的画面,这是洒代桥头山,这是桥头山古茶树生长的地方。%title插图%num
桥头山的茶树被森林林紧紧包围着, 紧挨着同庆河、金厂河,沿着国有林山势而上,到达山梁子的顶部,桥头山的古树茶便一展全貌。每一棵古茶树都努力向上生长,森林落叶变成腐殖土后又成为古茶树的天然肥料,保证了古茶树的生长养分。
从地势上来讲桥头山的海拔要比同庆河稍微高一些,生态环境跟金厂河,百花潭,同庆河相差无几,呈杂草深林的状况。但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桥头山的茶树根部与其它地方都有不同,基本上桥头山的茶树以单株跟三叉,四叉为主,茶树生长茂盛强劲,土壤以红壤为主。从整个茶区,茶山的地理来看应该都属于同庆河,百花潭大树茶的范围之内。%title插图%num%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像这样生长在国有林的里的茶叶口感上都具备有一定的强度以及特殊的山野气韵,我们说这样的茶是有野性的,茶汤入口,闭上眼睛想到的是:行走茶山时一路上在洒代河看到的美景,听到的山野间的虫鸣鸟叫,闻到的森林里带着各种不知名的花香、果香似乎全部融在了这一杯茶之中,就这样打开了喝茶人的味蕾和认知,这是桥头山的“风土”,这是属于桥头山的自然密码。%title插图%num
易武国有林茶的涩感和苦底会比汉寨的更重一些,茶汤的强度要比汉寨的高上一两个层次,只有不曾过度采摘,人为干涉较少的产区才会具备这样的口感。管理的过好,采摘多了味道自然就淡了,内含物质都没有了,只剩下香甜味的茶还哪里来的苦涩感呢? 这也是我们这几年来减少了易武汉寨产品,更趋向于瑶区杂生林国有林微小产区的原因,其实国有林的茶叶,杂生林基本上就是茶林混栽的代表,有这么多的原始森林作为遮阴的条件,茶树的生长速率较慢,滋味也就更为强劲。

%title插图%num      即便都是国有林,被洒代河包围并连接同庆河、金厂河的桥头山在口感的特性上与同庆河却不尽相同,饱满稠滑的茶汤,在蜜香之中还带有一种奇特的橄榄味道,这是桥头山与其它国有林茶的不同之处,同样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此之外,从口感上来说,桥头山苦底稍重,骨子里所带着的苍劲凌厉的气息和野韵也同样不容忽视,每一口茶汤都有着细微的变化,稍重的苦底与迅速的回甘再加上茶汤下咽之后清凉的喉韵,绵绸的汤水包裹着来自原始森林的气息,最初给人的感受是阴柔而内敛的,但再往后品饮便能感受到它的宽阔与凌厉,正是这种变化让人为之着迷,欲罢不能。%title插图%num http://www.dianp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0/12/尾图.jpg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滇普居 » 洒代桥头山,易武国有林的入口

评论 抢沙发